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江西省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中共江西省委批准,江西省纪委监委对江西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原主任委员谭晓林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谭晓林身为党员领导干部,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不信马列信鬼神,热衷迷信活动,退而不“休”、滥权妄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和接受宴请;组织观念淡薄,在组织谈话时不如实说明问题,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为他人谋取利益;利用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谋取利益,违规获取团购房指标;道德败坏,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搞权色交易;利用职务便利或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在土地收储、工程承揽、干部选拔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谭晓林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生活纪律,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应予严肃处理。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有关规定,经江西省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报中共江西省委批准,决定给予谭晓林开除党籍处分,按规定取消其享受的待遇;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一并移送。
谭晓林,男,汉族,1955年12月出生,江西南昌人,在职大学学历,1976年5月参加工作,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1年2月至2001年8月,历任赣州行署办公室秘书科干部、副科长、综合科科长,赣州地区体改委副主任,南康县委副书记、县长,南康市委副书记、市长,赣县县委书记;

2001年8月至2002年8月,赣县县委书记(副厅级);
2002年8月至2006年8月,江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

2006年8月至2006年12月,江西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江西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江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江西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2008年3月至2008年5月,江西省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办公厅党组书记;

2008年5月至2012年7月,江西省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办公厅党组书记、主任;

2012年7月至2015年1月,江西省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办公厅党组书记;
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江西省政府秘书长、江西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历任江西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

2017年2月,退休。

(江西省纪委监委) 【编辑:付子豪】
中新社桂林9月14日电 题:广西桂北傩面具:一块木雕刻出来的“神相”
作者 唐蔚晴 欧惠兰 李伟

“古代传说中的雷公是一个尖嘴猴脸形象的神话人物,于是我在制作傩面具时将雷公做出尖嘴鸟脸的形象,用乌褐色代表庄严作为雷公傩面具整体的铺色,金黄色代表吉祥去装饰官帽和鼻子,红色代表威严作为耳朵、眉毛。”桂北傩面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唐江峰近日在“桂林秀峰非遗传承体验站”向记者描述三面雷公傩面具。
广西桂林市曾是中国傩文化非常繁荣的地方,宋朝时期桂林制作的傩面具更是名震京城。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在《老学庵笔记》卷一提到:“政和中大傩,下桂府进面具,比进到,称‘一副’,初讶其少,乃是以八百枚为一副,老少妍陋无一相似者,乃大惊。至今桂府作此者,皆致富,天下及外夷皆不能及。”
桂北“三十六神”傩面具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36个人物,有盘古、令公李靖、鲁班、武婆、开路神君等人物,依据各司神职、地位、功力、性格以及人们对他们的褒贬而传,按各神态归类,面色的主基调分别以红,白,金三层代表威武庄严,仁慈和蔼与凶相。面形上用獠牙代表自然界中的兽神,变异的脸部轮廓代表神话人物,夸张的五官变形分辨职业及人物特有的性情等,即所谓“老小妍陋,无一相似”。
9月6日,桂北傩面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唐江峰在雕刻傩面具。 欧惠兰 摄
唐江峰生长在广西桂林市全州县绍水镇一个木匠家庭,祖辈以木匠手艺为主,家具和花鸟雕刻等民间手工艺作品都会做。他从小也跟着长辈接触到傩面具的制作技艺,长大后唐江峰一直在各地从事木雕行业工作,常年的沉淀也让他积累了一手精湛的木雕手艺,2011年他选择回到家乡广西桂林市创业。
“我希望具有桂北地区传统民间文化的傩面具能被整理出来。”唐江峰感慨道。2014中国(广州)民间工艺博览会暨第三届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上,唐江峰带着自己的木雕作品参展,而博览会上展出的京剧脸谱给唐江峰很大的启发,“因为我懂面具,因此想到我们桂林也有傩面具。”于是唐江峰便开始动手整理制作桂北傩面具。
2015年起,唐江峰花费3年多时间多次往返家乡全州县,向民间老艺人、“师公们”请教,运气好时还能看到他们用过的傩面具。经过大量拍照、查找资料等,唐江峰才将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36个人物的桂北傩面具雕刻完工,并将这些傩面具取名为桂北“三十六神”傩面具。
2018年3月24日,陕西省西安市举办的第53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展出的桂北“三十六神”傩面具。受访者供图
通过不断摸索创作,唐江峰等人创作的工艺美术作品《桂北傩面具之雷公》获得2016年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铜奖,整套桂北傩面具也先后到南宁、西安等地进行展览。
由于传统的傩面具只用于传统节日、祭祀活动、表演等场景,导致傩面具市场需求量小,制作传统的桂北“三十六神”傩面具只是唐江峰的副业。在闲暇时间,唐江峰还制作一些客户定制的“特殊面具”。唐江峰回忆道,曾经有一位海口的客户向他定制30个左右的中国傩面具和具有非洲文化的传统民族傩面具。还有一位北京客户在韩国旅游时,看到一副产地是中国桂林的三层傩面具后,拍照回来让他进行复刻。
“傩面具属于‘冷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唐江峰感叹,“让现在年轻人再把这个面具戴来玩不太现实,也不常用。”今后他想将傩面具做成钥匙扣之类的小件纪念品,这样大家就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人物去购买携带。(完)